2019年3月20日上午,深慈联刘国玲秘书长带领秘书处工作人员前往理事单位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参访。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红树林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7月,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深圳市4A级社会组织,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热衷公益的企业家以及深圳的相关部门提倡发起,王石、马蔚华担任联席会长,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担任理事长,深圳大学前校长章必功担任荣誉理事长。
红树林基金会组建了一个涵盖保育、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专职团队。在各级政府、专家学者、企业和公益机构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开启了以深圳湾为基础的“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自成立以来,始终深耕于滨海湿地,立足深圳,致力于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教育。
座谈会期间,闫保华秘书长向大家介绍了红树林基金会以黑脸琵鹭作为基金会logo的原由,黑面琵鹭是深圳红树林湿地生态链的顶端物种,特征显著、数量稀少;红树林叶片,特征平凡却是深圳红树林湿地生态系中的的基础元素。将深圳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特征最典型、最珍稀的物种和特征最平凡最普通的视觉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来构成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图形符号。随后,大家观看了红树林基金会的宣传视频,展开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红树林基金会于2012年开始筹建、2015年12月开园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国内第一家由民间环保机构托管的市政公园,红树林基金会受福田区政府相关部门委托,担任公园的管理方,逐步确立了“政府+专业机构+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参与的保育和公众教育模式,即政府支持、专业保育、公众参与。福田区相关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和生态专家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对红树林基金会在生态公园的各项工作中给予社会监督和专业支持;红树林基金会常驻生态公园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科学管理生态公园的湿地环境。不仅如此,红树林基金会每年定期招募企业及社会公众志愿者团队,在生态公园南北区,亲自参与外来物种清理,和科学地进行红树复种行动;经过环境教育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后,志愿者成为环保星星之火的传播者,将火种转播到更广泛的公众中间,公众参与让保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随后闫保华秘书长一一解答了深慈联小伙伴提出的关于自然教育和运动筹款、企业合作、月捐平台等方面的疑惑,让大家受益匪浅。
了解了红树林基金会的组织架构、项目运作、品牌宣传等机构发展情况后,深慈联刘国玲秘书长高度肯定了基金会的工作。1、红树林基金会具有专业的运作团队,所设置的项目也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点;2、展开了多元合作、多方参与的模式,充分调动了政府、自身团队、企业、市民和志愿者等群体,共同参与到湿地保护项目中;3、红树林基金会注重品牌与传播,宣传力度大,形成了社会影响力;4、在自然公众教育方面,创建了场域式自然教育,为滨海湿地保育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公众基础。
最后,刘国玲秘书长对红树林基金会未来的工作开展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她希望今后红树林基金会与深慈联可以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深慈联作为一个行业枢纽平台,可以帮助我们的会员单位宣传自身项目活动,对接多方资源。第二,红树林基金会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传递环境保护、滨海湿地保育等理念,带动公众参与环保行动,以此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全球滨海湿地保护事业,重建人与湿地友好关系。